全国统一服务热线027-87361300

新闻资讯

新闻中心
新闻中心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我国建筑绿色低碳发展战略思考
发表时间:2020-11-20     阅读次数:     字体:【

——住建部科技与产业化发展中心副主任梁俊强

在第十五届夏热冬冷地区建筑节能与墙材革新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摘要)

11月27日,住建部科技与产业化发展中心梁俊强主任在第十五届夏热冬冷地区建筑节能与墙材革新工作会议上,发表了题为“我国建筑绿色低碳发展战略思考”的演讲。梁主任说,我国建筑绿色低碳发展,主要包括新变化、新要求和新路径三个方面。

一、新变化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就是新变化。而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各领域有着不同的表现,在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领域,这种变化具体表现在:

第一,随着我国总体小康的实现和全面小康的决胜,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质量不断提高,对建筑的舒适健康和美好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好建筑”成为现实需要和评判标准;

第二,随着城镇化快速发展,建筑规模不断扩大,产业结构不断升级,建筑对能源资源消耗将在目前占社会终端总能耗20%左右的基础上提高到30-40%,建筑将成为能源资源环境约束的主要领域;

第三,如何在“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需求”和“能源资源环境约束”这两个条件下的建筑高质量发展,将成为新时代我们必须做好的答卷。

二、新要求

在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大背景下,实现绿色低碳发展就是我们建筑节能工作的初心和使命。而推动建筑领域绿色低碳发展对我们在理念、目标、内容、范围、环节、手段、机制等七个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是理念上,要从“以房为本”转变为“以人为本”,注重居住者的实际感受,以人们的获得感、幸福感为终极判断标准,以建筑性能和最终效果作为衡量指标。新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就体现了理念上的新要求。

二是目标上,要从能效管理为主向能耗管理为主转变,建立以控制建筑能耗总量和强度为主的能耗管理制度,推进实施建筑分类能耗管理,切实提高建筑能效,降低建筑能耗,减少建筑碳排放。

三是内容上,要从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扩展到发展装配式建筑和超低能耗建筑,推广绿色建材,实施能源总量和强度“双控”,鼓励综合能源服务,更加注重全产业链融合发展。

四是范围上,要从单体建筑扩展到区域单元,建设绿色城市、绿色生态城区、绿色社区,更加注重区域整体发展。要从城镇扩展到乡村,更加注重城乡一体化均衡发展,推动绿色农房和清洁取暖。

五是环节上,要从规划、设计、建造扩展到运行管理,更加注重实际运行效益和整体效益,以建筑运行效果倒逼工程建设各环节,实施建筑全生命期绩效评价。

六是手段上,要实现从技术措施推进向技术措施、行为引导、管理优化共同推进转变,建立基于大数据的精准节能运行管理新模式,指导管理节能,引导行为节能,推进技术节能。

七是机制上,要实现从政府行政推动为主向市场推动为主转变。政府发挥引导作用,加强事中事后管理,营造市场环境。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激发市场活力,建立以市场为主导、以企业为主体,以绿色金融为保障的建筑节能共同缔造推进模式。

三、新路径

推动建筑领域绿色低碳发展的中长期新路径主要包括目标指标体系、政策法规体系、标准体系、技术支撑体系、数据信息体系、绩效考核体系等“六个体系”。其中建立目标指标体系,明确指引建筑节能、绿色建筑及低碳发展规划;通过构建政策、标准、技术、统计四个支撑体系,系统性保障建筑领域绿色发展;通过提出绩效评价和考核体系,建立绩效评价和政绩考核方法,将节能绿色低碳目标落到实处。

一是目标指标体系。我们基于对应美国的发展模式的高情景、对应中国现有发展模式的基础情景、对应总量和强度“双控”模式的总量控制情景三种情景分析,制定了总量控制情景下的我国建筑节能低碳发展中长期的约束值和引导值,即2025年能耗总量控制在13.5亿吨标煤,2030年为15亿吨标煤,2035年为16亿吨标煤。对应的碳排放到2030年之前达峰。

二是政策法规体系。建立“法律法规+部门规章+规范性文件”构成的政策法规体系,修订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主要内容包括加快提升新建建筑能效,逐步实现由并跑向领跑转变;实施综合改造,提升既有居住建筑能效水平;释放节能需求,市场化推动公共建筑能效提升;坚持因地制宜,提升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效果;建立健全机制,积极引导农村建筑节能发展;加大力度推动绿色建筑品质提升;健全监督管理制度;完善技术创新体系,推动绿色建筑技术进步。

三是标准体系。以推动能耗管理为目标,制定标准修订新增清单目录。研究制定基于建筑能耗总量和强度控制下的各类建筑的建筑能耗定额标准及计算标准。围绕《民用建筑能耗标准》落地执行,建立一套建筑设计、施工、验收、检测、评价、运行、改造维护等能耗管理标准体系。

四是技术体系。根据目前建筑节能、绿色建筑及低碳发展技术空白和短板,制定技术提升路线图,编制鼓励、限制、禁止技术清单目录。引导企业和科研院所开展新技术、新产品、新材料、新工艺的研发,促进重大关键技术突破。加大科技创新推广力度,建立定期更新发布分气候区建筑节能推广技术公告,在不同气候区推广先进适宜技术。

五是数据信息体系。建立数据信息统计体系,完善相应的统计制度。建设大数据平台,实时数据采集与分析,确立数据共享机制,实现数据综合利用,逐步建立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的新机制。

六是绩效评价及考核体系。住建部根据基准年全国建筑运行能耗总量指标和相关强度指标,制定目标年全国建筑能耗双控目标,并将相关指标控制任务分解到省级建设主管部门。总量指标可依据民用建筑能源资源消耗统计制度结合省级平衡表确定,强度指标根据各省相关统计数据确定。任务完成情况纳入地方政府和建设主管部门目标责任考核和生态文明建设考核。



武汉盛科,平板导热仪,导热系数测定仪,遮阳系数检测设备,导热系数,材料导热,热阻,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传热系数,可见光透射比,遮蔽系数,遮阳系数,中空玻璃露点,中空玻璃,反射隔热材料,反射隔热涂料,太阳光反射比,建筑用反射隔热材料,反射隔热材料,反射隔热涂料,半球发射率,建筑反射隔热涂料, 建筑材料燃烧,单体燃烧, 建筑材料燃烧,燃烧热值, 建筑材料燃烧,可燃性试验, 建筑材料燃烧,不燃性试验,建筑材料燃烧,氧指数测定, 传热系数、热阻、热流计,温度热流检测,建筑用热流计,恒温恒湿设备,恒温恒湿实验室,水泥养护,混凝土养护,湿养护,干养护,混合砂浆养护、防水材料养护、涂料养护 恒温恒湿设备,恒温恒湿实验室,水泥养护 恒温恒湿设备,恒温恒湿实验室,水泥养护,水泥养护水槽 建筑声学测试系统,建筑声学测量,空气隔声检测,楼板撞击隔声检测,厅堂声学测量,门窗隔声检测,隔声性能,墙体隔声检测,门窗物理性,气密性,水密性,抗风压,门窗三性, 门窗保温性能,外窗保温性能,传热系数,墙体保温,稳态传热,防护热箱法, 透光围护结构,得热系数,外遮阳,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2006年,美国企业占世界500强的34%,中国仅占3.8%,那么如今呢?